| 衛教資訊 |
淺談顱顏手術
談到整形外科,一般人的直覺不外是:隆乳、隆鼻及雙眼皮。而說起顱顏外科,知道這個科在做甚麼的人可就不多了。在幾年前,越南畸形兒阿福跨海來台就醫時,許多人才第一次從新聞報導中見到「顱顏外科」這個名辭。電影「變臉」上映時,也有許多記者們,詢問整形外科醫師們,電影中的變臉情節是否有可能。電影中的男主角約翰屈伏塔接受變臉手術時,醫師們以雷射刀將主角的臉皮切割剝離下來,將主角顏面的骨骼形狀修改成另一男主角尼古拉斯凱吉的骨骼形狀之後,再將尼古拉斯凱吉的臉皮移植過來,達到變臉的效果。而在現實世界裡,顱顏外科醫師正是有能力從事「改頭換面」工作的醫生。和電影情節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主要是藉著改變頭顱顏面的基礎─也就是頭顱顏面骨骼的寬窄、高低和比例,來達到變臉的目的。我們並不會將患者的臉皮整個剝離下來,而是經由一些隱藏性的切口﹝例如頭髮內,口腔內,鼻腔內﹞,和一些不明顯的切口﹝如上下眼瞼、鼻柱﹞,將臉皮和骨骼分開,之後我們就能夠將大部份的顱骨和顏面骨,做切割和位移的工作,從而改變患者頭顱及顏面骨骼的大小、形狀和比例。患者的臉皮雖然仍然存在,但顏面的基礎的改變,往往就使患者手術前後判若兩人。我們當然也有能力,藉著適當的自體移植或人工植入物 ,及頭顱和顏面局部軟組織的重新分配或移轉,達成顏面器官﹝如耳、鼻﹞重建整形的工作。
目前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更可在術前即可模擬手術的過程與預測術後的結果。在術前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作多次的手術演練後,再實地操作,來減少手術中和手術後的問題,目前一些商用的電腦軟體更模擬顱顏手術的結果,讓患者在手術之前就可以準確的預知自己術後顏面的改變。應用這種顱顏手術的科技,我們可以重建許多患者的先天或後天性頭顱顏面畸形:諸如唇顎裂、半邊小臉症、顱縫早閉、顱顏纖維異生、眼距過寬、顏面裂或先天性五官異常及外傷後頭顱顏面畸形等等問題。談這些嚴重的顏面問題或許離一般患者太遠,但是這種顱顏科技也能應用在頭顱顏面的美容手術上。大家或許會納悶說,到底有什麼美容會需要使用這麼浩大的手術?事實上需要用到顱顏手術的美容還真不少,例如某位知名男藝人,有著極為誇張的國字臉,國字臉的矯正手術,是將下顎骨轉角處切除一部份骨骼或肌肉,還要避免傷及附近重要的神經血管,這種手術就是一種簡單的顱顏手術。只是一般整形外科醫師經由頸部的切口施行,會留下看的到的疤痕,而顱顏外科醫師由口內切開,手術的困難度雖然增加,但患者的滿意度也相對提高。再如另一位知名男藝人的戽斗,戽斗的矯正,也是需要顱顏手術,將整個下顎骨後移,手術同樣由口內切開,外表不留疤痕。再以下巴後縮為例,一般的整形外科醫師往往採用矽膠下巴植入來達到改善的目的,不但效果較差,併發症也較多。顱顏外科採用下巴骨骼切開前移的技術,形狀自然而且效果穩定。其他諸如天庭不夠飽滿,顴骨過高,暴牙,彎月臉等等,都是常見的應用顱顏手術技術的美容問題。再以美容門診常見的隆鼻手術為例:坊間一般醫師往往也用矽膠植入來隆鼻,殊不知鼻子的美觀和整個顏面的骨骼的比例有密切的關係。在合併暴牙的患者,若不先改善患者的暴牙,隆鼻手術大概都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合併下巴後縮的患者也是一樣。這些例子都說明了顱顏手術的技術和觀念在顏面美容的重要性。
這種鬼斧神工的工作,並不是普通科技所能達成。顱顏外科及顯微外科,是整形外科的兩大尖端科技,這種尖端的顱顏科技由法國的塔西耶醫師(Paul Tessier)在六十年代末期發展,至今也不過四十年左右的光景。但是目前已經到達穩定期,各種術式都已完備,已經進入改良的階段。顱顏手術也是現代醫學中所強調的科際整合及整體醫療的一個典型,手術並非顱顏外科醫師一人即可畢盡其功,而是需要一組團隊的合作。以阿福的醫療小組為例,成員即包含了顱顏外科、神經外科、手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小兒科、放射線科、顱顏牙科及專門的護理人員等不同領域的專門人員。而其他的患者亦有可能需要語言治療、心理治療或社工師的協助,說明了顱顏手術的複雜性。這種手術工程浩大,但是風險卻不算高。術中傷及重要血管神經的機率很低,神經的損傷也往往隨時間可以自行恢復。術後傷口感染的機會也不高,算是相當安全的手術。
先天性顱顏畸形患者的醫療,除了團隊合作外,追蹤治療時間很長也是一項特色。這是因為頭顱顏面骨骼的生長年限相當長,一般都要等到青春期才生長完成,即使小時候將畸形改正,也不代表往後骨骼的生長發育就是正常。而患者又往往因為功能的影響,必須及早接受矯正手術,無法拖到青春期才開刀。而一些所謂齒顎畸形的患者﹝戽斗、暴牙﹞,患者小時候的臉形往往是正常的,卻常常是到了青春期才開始顯現。
應用到顱顏技術的美容方面,手術前後的心理評估和心理輔導,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這是顱顏手術和其他醫療專科的治療比較不同的地方。由於患者手術前後顏面改變的程度太大,雖然患者求診的目的在於顏面的改變,但是手術之後,無法適應自己新臉的患者比比皆是,所以術前最好能和醫師或心理師作多次詳細的溝通,甚至多請教幾位醫師之後,再作決定也不遲。曾有一位患者在手術後,因為旁人的一句「怎麼變了一個人?」而信心崩潰,一直帶著口罩,羞於以真面目示人。直到有一天,另一位新來的同事偶而看到她脫下口罩的樣子,很訝異的問她說:「妳的樣子很好看嘛,為什麼每天都戴口罩?」這才重新拾回信心。另有一些患者,顏面的問題只是心理問題的反映,無論手術的結果多麼良好,患者仍不會滿意,而且往往會轉移至新的顏面問題,如此週而復始,永遠不得解決。手術前後的心理評估,可以發現患者真正的問題所在,而心理輔導,可以幫助患者對手術的結果,有較切合實際的期望,從而避免因期望值過高所生的不滿。我們常常形容顱顏外科醫師,是拿著手術刀的心理醫師,這代表了這個專科的特性,也是我們與其他專科最大的不同。